近几年,我国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成果显著,达到了相较于预期更好的效果。在2017浦江创新论坛上,与会专家纷纷表示,目前智能制造产业化转型升级正有序推进,新一代信息技术已与制造业有效融合。
近日,世界首条工业4.0高效电池生产线在通威太阳能成都生产基地正式建成投产。随着这条凝聚着智慧与汗水的生产线正式启动,标志着通威“智能制造新引擎,绿色发展中国梦”征程的全新启航,彰显了通威坚持发展实体经济、践行实业报国的宏阔梦想,以及实现“通威智造”、“绿色发展”的决心。
事实上,我国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成果显著,达到了相较于预期更好的效果。在9月22日至25日举行的2017浦江创新论坛上,与会专家纷纷表示,目前智能制造产业化转型升级正有序推进,新一代信息技术已与制造业有效融合。与此同时,智能制造正促进产业形成新业态。
与会专家还普遍认为,智能制造的战略落地是制造业在数字化、网络化的基石上,融合包含人工智能等新一代创新信息技术,实现“智能化”的转型升级,而人才是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之一。
在当天举行的2017浦江创新论坛“物联网与全球制造”分论坛上,来自中国、德国、韩国的专家共同探讨全球制造业变革的主要趋势,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成为他们口中的“关键词”。
会上,《中国制造2025》主要执笔人之一、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原副院长屈贤明指出,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,及其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,使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制造的发展势不可挡,智能制造已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。
他强调,中国智能制造的关键之一是要发展国产的智能制造装备,包括高档数控机床与机器人等等,“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,就可能出现‘国外机器上岗、中国工人下岗’的悲剧。”
正如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副院长陈明所言,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非常有必要,“从发展的角度,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,但我们一直清楚地认识到,中国不是制造强国,要变成制造强国,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是第一步。”
对此,屈贤明提出了“八大关键”:
一是目标产品先进。目标产品应选择市场前景好,产能不足的产品,便不易出现新的产能过剩;第二,应推行精益生产。优化生产工艺是基础;第三,推行需求分析。企业应明确自身需求,节约人力、提高产品质量、降低成本、节能节材减排等,针对不同的问题,智能制造的方案亦有所差异。
第四,应找准突破口,抓住关键环节;第五,企业应该由“点、线、面及整体”,采取总体规划、分布实施、循序渐进的模式推进智能制造,不可操之过急;第六,人才培育是最重要的保证;第七,培养系统集成公司是推行智能制造的重要条件。许多企业无力培养软件机器人,因此系统集成第三方公司尤为重要。
最后,“工业大数据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的战略资源。”屈贤明指出,大数据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制造的基石。作为工业互联网的核心,大数据是现智能化生产、个性化定制、网络化的协同等智慧化应用的基础和关键。
温馨提示:欲了解更多关于企业资源管理的内容,请点击尊龙凯时资产管理系统,或拨打13522956919、13522956919进行咨询。